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學有所成李南賢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民國三十八年,不識字也不會說國語的學兵—李南賢,隨著叔叔離家到金門,再輾轉到臺灣,一待就是六十三年。
三十八年,李南賢踏上金門的土地,那時正值古寧頭大戰,他在墓碑後躲了幾天,不料遇到一名共軍準備拿刺刀刺人,被另一名軍官制止,保住一條小命。
某日病重,鄰近駐防部隊的排長杜穎傑來看他,說「假如這孩子就這樣死掉,對不起他的父母」,並表示要幫助這孩子繼續讀書。
當時缺乏筆墨紙張,杜穎傑以「沙盤代紙,樹枝代筆」,臨摩習字,作數學題,啟發他求學的興趣。李南賢利用休息時間背書,或運用軍車玻璃霧氣習字,周邊環境處處都是教室,奠定日後學業的基礎,而軍中設置隨營補習教育,更增加就學機會。
在參加學力檢定過程中,因部隊不定期移防,很難有定期學習的機會。靠著毅力與決心,凡進駐各地,即尋找當地學校,先瞭解課表,因有些課目須透過專業講解才可學習。李南賢回想當年學習過程有三項特色:
一、曾先後就讀多所學校,從宜蘭、台中、到潮州,卻全無學籍,現代人可能難以想像。
二、從小學、初中到高中,均憑檢定考試及格獲得學力。
三:部隊晚上熄燈就寢,到路燈下、廁所邊苦讀。
之後以選讀生資格就讀逢甲工商學院,沒有學籍,只修學分。五十三年,再以檢定學力參加夜間部入學考,在一千七百多位應考者競爭下上榜,且排名中上,對於自己能夠苦學進入大學,成為正式學生(有學籍可獲得學位), 內心實在高興不已。後因調職,轉學淡江文理學院,獲學士學位,之後再進修,獲得臺灣師範大學碩士及美國商管博士學位。
當年就讀逢甲工商學院時,每天深夜騎車經過台中市西屯區港尾里墓地。某日經過墓地,突雷雨交加,四處亦無避雨處,既累又全身濕透,無奈暫坐休息,他自我勉勵,為了讀書,再苦也絕不氣餒。回部隊已是凌晨,全身濕透疲憊又飢餓,只能喝口生水充飢,梳洗後即休息,就這樣苦撐過來。
李南賢退伍後在美商公司工作,為公司賺進高額收益,享有高薪,但是自省千辛萬苦求學所為何來?不久即辭職進入台中市救國團,之後轉至學校作育英才。
他公私兩忙,卻不斷參加國家公職考試,譬如普通行政、稅務行政、教育行政及高考會計師等,每試必中,七十五年經教育部審定獲得教授資格後,在大學任教並兼系主任與研究所所長。
李南賢在多次演講時強調,輔導會的照顧體系相當完善,軍人退伍後要就學、就業、安養、技職訓練等,都有一套完整的作業辦法。整體而言,國家安定的基石,在於人民各盡其職,每個人都成為社會安定的力量,輔導會熱心服務榮民,真是功德無量。
李南賢經常告訴學生,人生的發展各有不同,但要抱持感恩的心,處處心存感激,熱心服務社會,社會才能平安和諧。
資料提供:臺北市榮服處
(點閱次數:981)